對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第282號提案的答復 | |||
| |||
陸偉杰代表: 您在市政協九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加強集成創新,持續提升無廢城市標桿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研究并結合會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2020年以來,嘉興市通過鼓勵公眾參與,聚焦五大類固體廢物治理,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獲評2021年度浙江省首批三星級“無廢城市”,并于次年升級四星級,為全省唯一升星地市。 (一)全方位強化頂層設計。成立由市、縣黨政領導牽頭抓總的“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專班,迭代印發《嘉興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2022-2025)年》。 (二)全領域推進固廢治理。投資80億建成46個固廢處置補短板項目,成為全省首個生活垃圾“零填埋、不出縣”地市。創新“禾小微”品牌,解決小微企業危廢收集、監管難問題,獲生態環境部領導“全國推廣”批示肯定。承接全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形成“大運河流域+長江經濟帶”區域特色桐鄉模式。 (三)全社會聯動協同共創。聯合市級主流媒體,采用“線上+線下”、“常態化+主題活動”雙融合多渠道形式開展無廢宣傳。制定發布《“無廢峰會”行動方案》,建成省內首個“無廢展館”,截至2022年,創建12大類“無廢城市細胞”1014個。 二、強化固廢全領域全過程監管 (一)生活垃圾方面。開展“1379”行動,形成“1+X”嘉興模式,打造“分類在嘉”品牌,實現居民小區可追溯可計量分類投放、商業街定時定車分類收運和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費三個100%全覆蓋,結合垃圾分類和“多網融合”新要求,持續推進現代化、綜合性和智慧化生活垃圾中轉站建設。累計完成63座中轉站改造提升。首創全流程數字化監管的“垃非”系統,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大數據精密智控, (二)建筑垃圾方面。在滿足技術標準前提下,政府投資公共項目中優先使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落實建設、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市場主體責任,開展建筑工地領域、拆遷工地領域、居民小區(村)領域的源頭減量專項行動,扎實推進源頭減量。強化數字化監管,依托浙江省建筑垃圾綜合監管服務系統開展建筑垃圾全流程監管,實現一體化智治。各地渣土運輸企業、運輸車船、工程項目、消納場所、中轉場所、資源化利用場所等各項數據及時錄入,按照《浙江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要求對相關場所、車輛等安裝物聯網監控設施設備。 (三)工業固廢方面。強化市域統籌,打造收運規范、市場運作、合規運營、服務到位的一般固廢收運體系。完善小微危廢收運體系,從“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三個維度推進小微收集平臺建設及運營,實現應收盡收。推動小微危廢數字化改革,建立“小微危廢收集在線”應用場景,實現小微收運工作的全過程數字化管控。謀劃“多網融合”的一體化收運模式探索,在王店鎮試點開展城鄉一體化綜合體建設。 (四)土壤治理方面。全面落實以“污染地塊名錄”為核心的建設用地開發利用負面清單制度,多部門聯動把關機制基本形成,全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安全利用率達100%。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區域特異性污染土壤綜合性、生態性修復技術,拓寬資源化再利用渠道。 衷心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支持和理解!希望繼續能關心生態環境工作。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6月29日 (聯系人:固防中心, 聯系電話:0573-82159509)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