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页一草草影院,日本高清一二三不卡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當前位置:

首頁>污染防治>規劃計劃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2023年工作總結和2024年工作要點

發布日期:2024-04-19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3年工作總結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生態環境廳關心支持下,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擔當作為、履職盡責,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生態創建爭當示范。嘉興市連續四年獲評美麗浙江考核優秀,連續兩年獲得省政府督查激勵和“五水共治”大禹鼎“銀鼎”,獲評全省首批四星級“無廢城市”,獲“清源杯”,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城市試點。桐鄉市獲評第七批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二)環境質量保持穩定。全市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及以上水質比例、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交接斷面功能區水質達標率保持100%。設區城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83.6%,同比提高2.8個百分點,改善率居全省第三。危險廢物填埋處置率2.36%,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

(三)環境執法嚴格規范。全市辦理行政處罰案件509起,處罰額3851.69萬元,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處罰案件數、環境污染犯罪刑事打擊力度列全省第一。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相關經驗做法在全省會議作典型交流,直屬分局被省生態環境廳榮記集體二等功。

(四)環境公眾滿意度持續提升。2023年度,我市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總得分88.12分,實現十一年連升,其中公眾參與度指標連續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五)環境風險持續下降。2023年,全市環境信訪受理總量為2225件,同比下降4.67%,未發生較大及以上等級突發環境事件或因環境污染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堅持目標導向,污染防治攻堅深入推進。

1.深化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編制印發實施方案、建設方案,規劃四大類56個項目涉及總投資205億元,建成碧水河道409公里,南湖入選生態環境部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平湖農田退水“零直排”經驗獲黃潤秋部長批示肯定。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檔升級,浙江姚莊經濟開發區、中國化工新材料(嘉興)園區入選全省首批星級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浙江獨山港經濟開發區等6個工業園區列入第二批浙江省星級工業園區培育名單,工業園區地表水斷面Ⅳ類水及以上水體比例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強化重點斷面動態管控、水質預警和專家幫扶,實施入海河流水質改善行動,全市地表水省控斷面Ⅲ類及以上水體比例、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保持100%。

2.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全力保障亞運會空氣質量,制定472家重點企業政企協商減排清單,完成低效設施升級改造473家、VOCs源頭替代115家、企業污染防治提級115家。推進移動源污染治理,淘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860輛、叉車2175臺(含注銷數)。開展秸稈禁燒專項行動,全省率先打通“141”基層綜合治理平臺,建成高空瞭望視頻監控333個。建設餐飲油煙凈化設施在線監控平臺,累計安裝聯網647家。強化建筑工程揚塵監管,完善“紅黑榜”機制,將市區建筑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強污染天氣應對,常態化實施七日空氣質量預報、每日空氣質量公布、剩余超標容量提醒、每時臭氧超標預警。針對臭氧污染,大力推進活性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炭管家”數字化管理平臺,試點小微園區活性炭“綠島”建設,承辦全省現場會,在生態環境部培訓會上作為典型案例交流,獲全國推廣。

3.推進凈土清廢攻堅。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發布全國首個無廢光伏建設行動方案和建設指南,縣級四星級“無廢城市”獲評數量和評估通過率均列全省第一,“無廢城市”建設公眾滿意度連續兩年排名全省前三,“無廢指數”排名全省第二,培育“無廢細胞”1600余個,入選省百優細胞10個、最佳實踐案例2個。小微危廢收集模式寫入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發展報告》,獲黃潤秋部長批示。積極穩妥推動可用作原料危險廢物資源化利用,華友“沉重渣”跨地市“點對點”定向利用項目成功落地。開展“土郎中”專項服務,聯合自然資源部門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專項幫扶指導工作,加強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推動重點園區地下水污染詳細調查和風險管控,對5個地下水國控點位開展水質跟蹤監測,確保地下水水質持續改善。持續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高標準承辦全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培訓班。

4.推動噪聲污染治理。全省率先完整出臺新《噪聲法》部分條款職責分工方案,厘清部門監管和執法責任,有效推動《噪聲法》落地實施。開展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治理,針對重點信訪件開展會商7次,完成省、市投訴舉報件整改銷號178件,切實解決了一批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噪聲污染問題。實施市區“靜音行動”,排查商鋪3400余家,發現并整治噪聲問題點位64處,切實改善市區沿街商鋪高音喇叭等噪聲擾民問題。探索推進國家級寧靜小區試點建設,創新“五聲共治”噪聲污染分類治理模式,廣場舞噪聲治理案例在全國學習會作經驗分享。

(二)加大保障力度,政務服務提質成效顯著。

5.深化環評體制改革。修訂出臺助企紓困解難18項舉措,成立專業技術團隊保障華友鋰電、衛星能源等百億投資項目5個、省“千項萬億”工程重大項目79個,全年審批建設項目879個。實施環評、能評“雙評合一”,實現跨部門同步受理、并聯審批,縮短審批時間、降低經濟成本25%。探索試點“企業發展戰略環評”,對有5年規劃的多個投資項目實施一次立項和審批。建設環評報告智能核查系統,提升環評報告質量,實現評價核查時間15秒/本,完成降級登記表審核260本。強化項目源頭碳排放管控的基礎性作用,全省率先試行減污降碳協同準入改革,針對“兩高”行業試點碳準入評價,全年審批209個碳評價項目。

6.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全省率先實現跨地市排污權交易,全年完成跨區域交易21筆,桐鄉“排污權跨區域交易”被列入全省“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試點項目,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權交易試點落地嘉善。全年為339個項目提供排污權要素支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額累計達34.4億元、占全省20%。全市爭取中央資金2.33億元,占全省21.8%、居全省第二。海鹽南北湖未來城49.48億EOD項目成功進入國家庫,核心項目錢江潮源濕地啟動建設。建立科技幫扶聯動工作機制,在全省會議作經驗交流。

7.實施包容審慎監管。修訂從重、從輕與減輕行政處罰的實施意見,細化行政處罰裁量權獲全省推廣,免罰清單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優秀項目,辦理不予處罰案件279件、底線處罰109件;建立學法計分抵扣罰款制度,1萬余家企業參與學法。市局獲評省“八五”普法中期成績突出集體,連續三年獲評法治嘉興(法治政府)建設先進單位。

(三)厚植綠色基底,環境治理體系持續優化。

8.“兩山”創建持續推進。高規格召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動員大會,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謀定新階段工作重點。制訂全市“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舉辦首屆“兩山”擂臺賽,發布全省首個全市域“兩山”指數。打造32個生態文明實踐示范點,嘉善縣“產學研用”以氫賦能減污降碳示范帶入選全省首批生態文明建設實踐體驗地優秀案例,經開區通過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創建專家組驗收。

9.減污降碳實力領跑。全省率先制定地市級減污降碳協同指數并納入美麗嘉興考核,入選省級試點和標桿項目數量列全省第一,減污降碳指數列全省第二,承辦全省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現場會。南湖區漁里未來社區獲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秀舟紙業“造紙業物質氣資源回收利用”獲全國首批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迭代升級“煤樣一鏈管”,修訂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報告質量達標管理辦法獲全省推廣,全市發電企業第二履約期碳排放配額盈余量較第一期增加128.22萬噸,碳排放配額收益增加1億元。

10.創新賦能提質增效。建成“美麗嘉興”綜合集成門戶,上線“大氣環境精準分析”“監測一鏈管”“生物多樣性友好小程序”等應用,《2022年度生態環境質量報告書》獲總站表揚,兩項監測標準成功入圍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預研究項目清單。建成啟用全國首個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綜合監測站烏鎮超級站,峰會期間首次牽頭組織周邊城市開展空氣質量會商,實現未來3天空氣質量等級預測準確率100%,保障烏鎮峰會經驗獲胡偉、柯吉欣副省長批示肯定。承接省級試點“浙里輻安”數字化應用,全省率先實現固定源在線監測數據全貫通,成功運用于全省護航亞運輻射事故應急演習。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一體化改革工作,全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數和賠償額均列全省第一,海寧部分企業通過滲坑直排污染土壤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典型案例。全省率先與海關部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強化進出口放射性管理,健全口岸輻射安全管理機制。

(四)抓實問題整改,生態環境安全底線堅決守牢。

11.督察整改落實落細。2023年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未涉及嘉興。省督信訪件總量較2019年下降44.81%、重點件總數下降85%,重大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清單指數考核位居全省第二,“全力推動水環境質量跨越式提升”作為全市唯一綜合案例入選省委清單庫。全面啟動重點行業污染整治提升工作,榨菜腌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成功揭榜全省示范方案。

12.執法監管有力有效。堅持環境執法嚴的主基調,常態化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累計抽查污染源對象6445家次,發現問題2520家次。持續推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移送涉危險廢物違法犯罪案件7起,自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案件8起。

13.風險隱患嚴防嚴控。全省率先出臺“監測十條”、啟動化工園區多級防控體系建設,海寧“一河一策一圖”應急響應方案被評為全國優秀案例。開展生態環境安全大排查大整治行動,累計檢查風險源企業4445家次,發現并整改風險問題1805個。完善領導下訪、接訪和包案化解工作機制,環境信訪受理總量五年下降43.1%,按期受理率和辦結率100%。加強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管理,開展三輪監測站點基礎運行保障、防人為干擾檢查,安裝聯網電子圍欄67個。成功舉辦輻射應急預案評優活動和全市火災與輻射事故綜合應急演練活動,承辦全省第二期輻射安全監管培訓班。提高網絡安全防范和處置能力,舉辦網絡安全論壇,開展網絡安全應急演練。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網站地圖|關于我們|隱私說明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主辦 電話:0573-82532725傳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興市新氣象路618號 建議IE7.0以上,1024×768瀏覽效果最佳 浙ICP備2022025713號 網站標識碼:3304000014

浙公網安備 3304020200090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