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第10號建議的答復 |
|||
|
|||
沈雪芳代表: 您在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推動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工作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收悉,經研究并結合會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陸海統籌,開展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推動澉浦以西濱海宜居型“美麗海灣”建設,4條入海河流水質均達到Ⅲ類。 (一)領導高度重視。針對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批示要求切實抓好整改整治,3月29日,王慧琳副市長帶隊專程赴海鹽縣調研督導入海河流總氮治理工作,4月8日,赴太湖東海局對接水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4月19日,召開全市生態環境攻堅工作會議,再次部署入海河流總氮管控工作,并與相關縣(市、區)簽訂整改責任書。海鹽縣主要領導專題研究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問題,分管副縣長現場暗訪督察,并召集相關部門部署工作任務。 (二)推動截污控源。制訂并印發4條入海河流 “一河一策”總氮治理與管控方案。推進岸上污染治理,2023年全市推廣配方肥和按方施肥7.3099萬噸,開展統防統治面積116.5萬畝,創新形成農田退水“零直排”治理模式,累計完成29.5萬畝。推進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污水管網排查329公里,新建改造69公里,完成海寧丁橋四期改擴建項目,新增處理能力3萬噸/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94.54% ,納廠農戶治理率74.81%。開展4條入海河流入河排口排查溯源,共排查排口2357個,初步統計其中農田退水口占50.7%,城鎮、農村雨洪排口占40.1%,對問題排口開展溯源,推進整治。 (三)推進聯保共治。印發《嘉興市入海河流(溪閘)總氮、總磷控制計劃(2023-2025年)》,將入海河流上游斷面總氮、總磷濃度納入控制范圍。印發《關于深化嘉興市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將總氮作為四個水質補償指標之一,其中明確入海河流總氮占比30%,高于其他河流10%的比例,目前入海河流沿線縣(市、區)均簽訂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協議。2023年推動桐鄉與杭州臨平、桐鄉與湖州德清交接斷面簽訂流域生態補償協議,將總氮納入補償指標。 下一步我們將針對您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加強入海河流總氮高問題的排查溯源,完善“一河一策”治理方案,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持續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提質擴面。推進城鎮“污水零直排區”建設攻堅行動,加快污水管網隱患排查改造,2024年排查污水管網450公里,建設改造污水管網32公里。組織開展“污水零直排區”回頭看,推進“污水零直排區”星級鎮(街道)、星級園區建設工作。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通過建設生態溝渠、生態緩沖帶、生態水塘等,做深做實農田退水“零直排”工程,2024年,建成農田覆蓋面積15萬畝。 (二)持續推進入海河流入河排口溯源整治。重點選取工業園區、生活集聚區不少于10%的雨洪排口開展雨天采樣監測。對存在排污水情況的排口開展技術溯源,并明確責任主體。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的要求分批分類開展整治,形成分類整治具體清單,由屬地統一交辦整改,定時調度重點排口的整治進度。 (三)持續落實各項保障機制。繼續將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工作納入年度美麗嘉興建設等考核。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將總氮總磷納入入海河流上下游生態補償指標,完成2023年生態補償結算,總補償金額3200萬元。加強督導幫扶,邀請國家海洋監測中心、中國環科院、太東局監測科研中心相關專家以及省生態環境廳海洋處來嘉興幫扶指導。 感謝您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關心支持!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 2024年5月20日
(聯系人:陳工,聯系電話:83385928)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