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第345號提案的答復 |
|||
|
|||
黃清林委員: 您在市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共商無廢城市建設,共謀環保生態創新產業體系構建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研究并結合會辦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自2020年以來,我市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聚焦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鼓勵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入列“十四五”時期國家“無廢城市”建設百城名單,獲評省首批四星級“無廢城市”。 一、提升固廢三化水平 一是推進固廢源頭減量。開展“無廢工業園區”、“無廢工廠”創建和無廢集團建設探索,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和清潔生產改造,推動園區、企業、集團內部固廢循環。“十四五”以來,全市一般工業固廢和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雙雙實現負增長。推進裝配式建筑,切實減少建筑垃圾產生量,2023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比例達36.3%。 二是完善固廢收運體系。創新“五統一”模式建成7個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收集平臺,解決小微產廢企業危險廢物點多量小、收運貯存難等問題。市本級建設“3+6+23+N”再生資源回收網絡,探索“多網融合”回收模式,一體化收運綜合體將于年內建成。完善秸稈收貯運體系,形成集中收貯、分散收貯、利用主體收貯三種模式。 三是強化資源循環利用。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重點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全市共有規上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13家,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4家。深入推進危險廢物“趨零填埋”,國內首創并投產“飛灰水洗+高溫熔融”飛灰資源化利用項目,提前三年完成“十四五”目標,2023年全市危險廢物填埋率為2.34%。促進建筑垃圾產銷平衡,全市共有資源化利用企業26家,處理能力912.3萬噸/年,2023年,全市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率95.89%。推進秸稈離田增值利用,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7.3%,離田利用率為24.64%。 四是推進固廢無害處置。大力提升固廢處置能力,我市危險廢物(除醫療廢物)處置能力126.2萬噸/年,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能力349.67萬噸/年,總設計能力大于實際接收量;醫療廢物年處理能力1萬噸,充分滿足醫廢日產日清要求;共有垃圾焚燒發電廠8座,處理能力達7450噸/日,基本實現產處平衡;工程渣土集中式消納場5家,消納能力1844萬噸,分散式消納場66家,消納能力3220.32萬噸;堆坡造林等直接利用項目495個,基本滿足工程渣土消納需求。 二、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一是技術創新方面。聚焦固廢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科研投入力度、技術推廣和模式創新,推動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和協同技術攻關,鼓勵積極申報“雙尖雙領”計劃,在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中對各類固廢治理和綠色低碳技術課題擇優予以支持立項。著力推進“無廢建設”和“綠色低碳”領域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引導支持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申報環境保護領域相關省級和國家級平臺。2023年,固廢領域立項省級科技項目4項,立項市級公益性研究計劃項目5項。 二是金融支持方面。探索構建“核心企業+協同企業+鏈網式金融”等金融服務模式,滿足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項目建設融資需求。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建立綠色金融專營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碳排放權、用能權、排污權等綠色權益抵質押融資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公司債,大力推廣碳中和債、綠色鄉村振興債、環境權益債等新型綠色債券業務。2023年固廢領域累計投入資金約393672.9萬元。 三、濃厚“無廢城市”共建氛圍 舉辦2024年度嘉興市“國際無廢日”主體宣傳活動。強化全媒體主題化宣傳,通過客戶端無廢專題設置、頭條推送、系列報道等形式開展全媒體宣傳。組織全市“無廢”生態探訪活動,將“無廢”理念植入群眾生活。鼓勵多元創作推動理念傳遞,城鄉范圍涌現一批皮貼畫、麥稈畫、鄉村廢物藝術重生等創意作品。成立9個《嘉興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宣講團,全市進小區宣貫13768次,開展培訓會1555場,專題巡回宣講98場,培訓人次達44913人次。 下一步,我市將持續推進全域“無廢城市”高標準建設,不斷健全全鏈條閉環固廢管理機制,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同時,持續加大固廢領域技術研發和資金投入,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典型示范作用,帶動上下游企業打造“無廢供應鏈”,促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衷心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支持和理解!希望繼續能關心生態環境工作。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 2024年5月24日 (聯系處室:固防中心 聯系電話:0573-82522079)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