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页一草草影院,日本高清一二三不卡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當前位置:

首頁>污染防治>規劃計劃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2024年工作總結和2025年工作要點

發布日期:2025-03-20 訪問次數: 信息來源:市生態環境局


2024年工作總結

2024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擔當作為、履職盡責,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嘉興市連續三年奪得大禹鼎“銀鼎”,獲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優秀市”,南湖科技治水獲《焦點訪談》專題報道,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工作經驗獲全國推廣,生態環境部四位部領導8次調研指導我市生態環境工作,并給予了肯定。

一年來,我們堅持系統施策抓攻堅,環境質量改善得到新突破。治水實現“五個百分百”。實施預警斷面重點管控,開展“一河一策”綜合治理,排查入河排口15萬余個,國控、省控、市控地表水斷面Ⅲ類及以上水體比例達到3個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和交接斷面水功能區達標率均保持100%。推進全國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累計完成27個重點項目、總投資117億元,九水水環境生態修復工程(一期)試運行,南湖區湘家蕩入選首批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推動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3家工業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嘉興港區化工園區污水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入選國家級典型案例,獲黃潤秋部長批示肯定。推進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提檔升級,新增第二批省級星級園區5個,數量列全省第一。實施入海河流水質改善行動,試點開展上塘河、鹽官下河全流域總氮總磷監測和污染物溯源分析,在全省率先實施入海河流污染物通量監測。開展美麗海灣建設,穩步推進澉浦灣濱海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和錢江潮源濕地工程建設。空氣質量實現“雙改善”。實施空氣質量改善攻堅行動,提前完成“三大”減排項目1435個,PM2.5平均濃度26.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2%,圓滿完成年度考核目標。出臺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限行政策,淘汰老舊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5615、1785輛,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加強秸稈露天禁燒,建設露天焚燒高位瞭望設施410路。加快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積極采用電能、天然氣替代,淘汰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淘汰3臺,推動2蒸噸/小時及以下生物質鍋爐等落后產品更新改造36臺、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11臺。推進重點行業廢氣治理升級改造,培育大氣污染防治績效A/B級、引領性企業34家。完善廢氣治理活性炭集中再生公共服務體系,將920家中小微涉氣企業納入體系。優化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啟動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5次,對521家企業開展政企協商減排,實現多級應對管控。“無廢城市”建設評估全省第一。“嘉家收”廢舊商品回收經驗做法和“無廢”創建成果共享工作入選生態環境部工作簡報。持續推進危險廢物“趨零填埋”,危廢填埋率列全省第一,危廢全周期閉環監管模式獲胡偉副省長批示肯定,垃圾焚燒飛灰資源化、無害化利用案例入選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有序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發揮“土郎中”服務品牌,率先聯合自然資源、經信部門開展土壤污染聯合幫扶,在嘉善縣揭牌全省首個省級土壤環境長期觀測基地,桐鄉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工作入選全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簡報。落實優先監管地塊現場污染防控要求,穩步推進監測、管控等工作,115個地塊納入優先監管地塊清單,93個地塊已完成監測管控。噪聲信訪數量穩步下降。出臺噪聲案件查處指南、夜間施工和廣場舞噪聲管理指導意見等配套制度3項,針對重點信訪件開展會商4次,推進省、市投訴舉報件整改銷號38件。實施市區噪聲污染專項整治“靜音行動”,加大違法鳴號、非法改裝車輛和“炸街車”打擊力度,查處“飆車炸街”違法1795起,刑事拘留3人,涉噪環境信訪同比下降21.69%。開展寧靜小區建設,建設寧靜小區52個,其中平湖2個寧靜小區國家級試點順利通過驗收。

一年來,我們堅持改革創新激活力,助力經濟發展得到新提升。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加快推進國家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入選省級試點和標桿項目數量列全省第一,省級試點實現縣(市、區)全覆蓋,承辦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培訓班。在全省率先建成碳普惠交易應用平臺,成功簽約4筆碳普惠交易,備案21個碳普惠方法學。率先試點“兩高”行業碳準入評價,強化項目碳排放源頭管控,完成376個碳評項目審批。迭代升級“煤樣一鏈管”平臺,探索入爐煤量實時監測,實現煤炭消耗量實時自動獲取。建立嘉興市本地化光伏產業全生命周期清單前景數據集,數據清單條目預計超1000條。拓寬“兩山”轉化渠道,舉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專題研討班,培育典型案例120個,推動開展運河流域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服務重大項目落地。爭取省以上財政預算資金支持3.185億元,列全省第一;建立“兩重”“兩新”項目庫,謀劃儲備項目94個,總投資469.8億元,列全省第一;海寧尖山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項目入選省第三批“兩新”項目。深化“雙評合一”制度改革,秀洲區創新提供“億元庫”項目“評證四同時”服務,全市共審批完成嘉興石化等35個十億投資項目和乍嘉蘇改擴建等19個省“千項萬億”工程。加大資源要素保障,穩步實施總量減排,上報重點減排工程375個,全省率先完成“十四五”減排目標。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富余排污權核定,完成131家排污單位富余排污權核定報告編制,盤活企業富余排污權流轉94筆,實現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累計金額36.59億元、占全省20%以上。開展揮發性有機物交易試點工作,嘉善縣完成全國首批跨省域排污權交易。組織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合格企業數量列全省第二,嘉興港區作為首批國家級清潔生產試點順利通過評估。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建立“正面清單”制度,將193家企業納入執法正面清單,對守法企業無事不擾。在全省首創執法觀察期,辦理不予行政處罰案件96起,減免罰款1598.915萬元。積極推廣學法積分抵扣罰款制度,參與學法企業達到4262家,抵扣罰款59.62萬元。持續拓寬普法宣傳渠道,市局獲評全國“八五”普法中期突出表現單位。

一年來,我們堅持守牢底線補短板,維護環境安全得到新鞏固。抓實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全力以赴做好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工作,接收轉辦信訪件203件,數量較第二輪央督信訪件總量下降13.6%,是全省數量最少的3個地市之一。迅速開展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方案編制和立行立改,23項反饋問題均按序時推進,203件交辦信訪件完成整改169件,跨界河湖共治案例入選省級生態清單優秀案例。強化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嘉善碧云花園、紅菱村入選2024年省級生物多樣性體驗地,“海鹽縣陳其昌:為百姓留住百鳥爭鳴”獲評省級優秀案例,實現我市省級體驗地和優秀案例零的突破。創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碳匯代償、勞務代償、分期付款賠償方式均實現零的突破。全市辦結損害賠償案件數量和金額均列全省第一,1個案例入選長三角區域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十大典型案例。持續提升執法監管效能。堅持執法“嚴”的主基調,規范日常執法監管,案卷評查問題發生率全省最低。持續開展“綠劍”“兩打”以及第三方環境服務機構弄虛作假整治等專項行動,下達處罰決定400起、處罰額4029.5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和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涉刑案件21起,數量居全省前列。強化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實現化工園區事故廢水多級防控體系全覆蓋,全面梳理重點環境風險源企業名錄。試點“浙里輻安”夯實放射源監管,在海鹽縣承辦“浙里輻安”40周年主題活動,促成與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原子能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海鹽同位素產業園輻射實戰化應急演習獲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董保同批示肯定。


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要點

2025年是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美麗嘉興建設的關鍵一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全面收官、研究謀劃“十五五”規劃體系的承上啟下之年。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擦亮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推動美麗嘉興建設走深走實、攀高躍升。

主要目標是: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和重污染天數比率達到省定目標。

——水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地表水市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95%以上,無劣Ⅴ類斷面,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

——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方面。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率和入海河流總氮濃度達到省定控制目標。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優先監管地塊污染管控率達到100%,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整改合格率達到80%。

——地下水與固體廢物管理方面。地下水國考點位Ⅴ類水個數不超過3個,危險廢物填埋量占比保持3.5%以下。

——聲環境質量方面。新建60個寧靜小區,全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省定目標。

——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碳排放強度降低4.48%以上,盡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1.全力改善空氣質量。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大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完成減排項目500個以上,加快水泥、生活垃圾焚燒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石化、玻璃行業環保創A,實施低效失效治理設施整治提升、VOCs源頭替代項目,中小微涉氣企業活性炭集中再生達到1350家以上,開展儲油庫等5類油氣回收設施升級改造。推進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結構優化調整,加快新能源貨車應用,推動燃煤火電、石化等重點行業和港口碼頭、物流園區等重點場所清潔運輸,全市域執行國三柴油貨車限行政策,淘汰國四及以下柴油貨車3000輛、老舊非道路移動機械1450臺。清零35蒸噸/小時燃煤鍋爐,完成2蒸噸/小時及以下生物質鍋爐等低效落后設備更新改造,加快玻璃行業高污染燃料清潔替代。提升秸稈露天焚燒“1530”閉環處置率。深化污染天氣應對,完善應急減排清單,加強長三角區域聯防聯控,落實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持續開展噪聲污染專項治理,完成市本級聲環境功能區劃調整工作。強化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

2.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開展國省控斷面水生生物調查,推進基于“三水統籌”的平原河網水生態環境精細化監管能力提升項目。加大城市重點水體排查力度,完成黑臭水體和返黑返臭風險點治理,打造“美麗水細胞單元”。強化地表水重要水體清單化管控,印發實施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基本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監管,完成飲用水水源水質專項調查,推進市區水源生態濕地運維提升、海鹽縣千畝蕩水源地提升等工程建設。推進化工園區專業生產廢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累計打造6個以上省級星級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啟動南湖水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二期)建設,制定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方案,培育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持續推進長江保護修復和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加強重點水體藻類預警防控。

3.深化重點海域治理。實施杭州灣嘉興海域生態修復提升行動,加強流域海域協同治理和區域聯動。加強4條入海河流總氮管控,開展入海河流“一河一策”實施情況監測評估,強化入海排污口動態監督管理。實施美麗海灣建設提升行動,加強海洋垃圾巡查和監測力度,指導督促沿海縣(市)做好海洋垃圾清理工作,推動“藍色循環”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模式提質擴面。

4.加強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防控。開展農用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溯源整治。加強建設用地安全利用保障,推進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全面落實暫不開發利用地塊污染管控要求。推進秀洲區、平湖市、海鹽縣地下水省控區域監測點建設,實現省控區域點位縣(市、區)全覆蓋。開展“一區兩場”地下水重點污染源問題整治和化工園區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控與監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新增農村環境整治行政村8個。推進桐鄉市、嘉善縣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

5.強化固體廢物與新污染物監管。推進全域“無廢城市”高標準建設,開展“十四五”“無廢城市”建設成效評估,探索無廢市域鐵路建設,培育6個“無廢集團”和2個“無廢商業街區”,推動南湖區垃圾焚燒飛灰2.5萬噸綜合利用項目盡快落地。加強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持續開展危廢規范化管理評估和經營單位分級評價,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固體廢物管理平臺,加強危廢數字化全過程閉環監管。強化新污染物源頭管控,落實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制度。

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轉型

6.優化服務營商環境。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推進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優化環評分類管理國家級試點,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應批盡批、能快則快。推進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監管,探索建立制革、化纖、印染等3個行業排污許可證智慧輔助審核制度。完成工業噪聲、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開展排污許可證常態化抽查。推進排污權跨區域交易,加大排污權要素保障力度。搶抓“兩新”“兩重”政策機遇,拓寬項目儲備,落實生態環境領域設備更新行動,積極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推進EOD項目入庫實施,規范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的審核與驗收。推送自動監測數據短時超標、治理設施短時未正常運行等預警短信,提醒企業及時整改。

7.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加快推進國家級減污降碳試點城市建設任務,累計打造85個以上標桿項目,探索實施發電、造紙、化工、鋼鐵、建材、石化等行業溫室氣體重點排放企業減污降碳能力提升行動方案,形成項目績效核算方法和標準體系。深化碳普惠交易試點建設,以光伏和紡織行業碳足跡為基礎,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碳足跡因子庫,搭建碳數據管理綜合服務平臺。聯合金融機構探索綠色金融產品開發和評估體系研究。

8.深入推進美麗嘉興建設。健全美麗嘉興建設推進機制,推動美麗嘉興建設和生態環保督察整改聯動銜接。深化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報告制度。開展“十四五”規劃評估和“十五五”規劃編制,細化“十五五”目標指標。開展“811”生態先行示范行動,深入打造“秀水泱泱”平原河網生態修復先行地示范品牌,提煉一批有影響力的實踐案例。

9.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修復基地建設,探索項目化替代修復路徑。加大生態紅線和自然保護地監管力度,完成全市生態紅線遙感監測。推進生物多樣性友好單元和體驗地等建設,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絡,完成3個保護地評估工作。承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公益行動啟動儀式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浙江主場活動。

三、嚴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10.高標推動問題整改。深化縣(市、區)生態環境問題“畫像”,抓好中央、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開展重點行業排查整治提升,完成玻璃制造、化工、電鍍等3個行業整治提升。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開展領導干部包案下訪,推動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信訪問題。

11.規范提升執法效能。強化環境管理數據排查分析,推動非現場執法和觸發式精準執法,拓展延伸“綜合查一次”。組織執法大練兵,開展危險廢物和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移動源等重點領域執法。深化部門行刑銜接聯絡員制度,落實涉刑案件司法部門提前介入。開展省級執法規范性提升試點工作,深化案卷評查、執法稽查等內部監督。

12.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健全完善輻射環境風險預警監測網絡建設,推進同位素產業園輻射感知網絡建設。迭代“浙里輻安”應用,推進同位素產業園監管模塊開發應用。加強廢舊放射源和核醫學科放射性廢水排放監管。修訂嘉興市輻射事故應急演習操作手冊。在海寧市開展2025年度輻射事故應急演練。

13.提高應急防控能力。推進突發環境事件隱患排查治理,加強環境應急物資儲備,落實環境應急協調機制。開展京杭大運河、太浦河流域風險評估,深化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和化工園區“一園一策一圖”成果應用,建立健全危化品道路環境風險防控機制。開展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堅決守牢不發生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底線。

四、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14.完善地方標準與政策體系。建立健全行政規范性文件需求收集、計劃安排、研究發布、應用評估的全周期工作機制。制定《平原河網水生態修復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出臺實施市區大排量摩托車夜間限行措施。研究修訂嘉興市生態環境從重、從輕與減輕行政處罰的實施意見。積極推動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立法工作,開展立法調研。

15.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制定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25年工作計劃,打造更多改革標志性成果。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建設試點,制定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迭代升級“美麗嘉興”平臺,推動市級部門數據共享。推進“監測一鏈管”試點,加快移動源監管、固定污染源自動監控站點智能管控系統等應用開發。

16.提升支撐保障能力。加大科技幫扶力度,積極申報省級以上專項資金,強化項目使用績效評價和監督。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建強“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基本實現縣控以上地表水自動監測全覆蓋。推進人工智能在實驗室分析、自動監測站運維等領域的運用。舉辦第二屆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加強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監管服務。加強生態文明教育陣地建設,深化志愿者品牌,開展六五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活動。常態化開展新聞發布,提升網絡輿情應對能力。

《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工作要點》明確的主要事項

一、推動制定修訂的地方標準與行政規范性文件

1.平原河網水生態修復技術規程

2.嘉興市生態環境從重、從輕與減輕行政處罰的實施意見(修訂)

3.關于在市區實施大排量摩托車限行措施的通告

二、推動出臺的重要政策文件

1.嘉興市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

2.嘉興市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實施方案

3.嘉興市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三、推進的重點改革任務

1.深化國家級減污降碳城市試點建設

2.持續推進水生態修復試點城市建設

3.推進國家級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

4.開展國家級電磁輻射排污許可試點

5.推進全國一體化生態環境大數據體系建設試點

6.推進國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

7.推進省級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規范性提升試點

8.推進省級試點重點工業園區碳監測試點

9.開展省級環境健康友好創新試點

10.深化省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11.開展危險廢物數字化全過程閉環監管試點

12.探索研究食品行業高碳廢水協商排放

四、舉(承)辦或參加的重要會議活動

1.全市美麗嘉興建設推進大會

2.2025年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公益行動啟動儀式暨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浙江主場活動

3.六五環境日活動

4.全省生態環境信息及網絡技術培訓會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網站地圖|關于我們|隱私說明

嘉興市生態環境局主辦 電話:0573-82532725傳真:0573-82159871

地址:嘉興市新氣象路618號 建議IE7.0以上,1024×768瀏覽效果最佳 浙ICP備2022025713號 網站標識碼:3304000014

浙公網安備 33040202000909號